隨著推進寬帶網絡建設政策的推出以及三網融合政策的開閘,政府層面的推動給寬帶網絡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國的寬帶網絡建設又將迎來一個爆發期。今年三大運營商都加大了對于寬帶網絡建設的投入,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市,各種PON接入設備開始大規模上馬,FTTH建設全面開展起來。在2010中國光網絡研討會上,中國通信學會光通信專業委員會主任毛謙表示,我國FTTx用戶已經突破2000萬大關,而去年我國已成為全球FTTH用戶增長最快的國家。FTTH的大規模建設有效地帶動了光纖光纜產業的發展。
技術革新首當其沖
FTTH的大規模部署,掀起了新一輪的技術革新浪潮,光纖光纜產業亦在此之列,各種新型光纖光纜令業內人士耳目一新。“FTTH的規模化應用要求國內光纖光纜廠商要提供新型光纖光纜及OSP線路解決方案,研發適用于接入網復雜環境的新型光纖、光纜,實現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光纖到戶、光纖到桌面。”烽火通信線纜部副總經理劉騁如是說。
據悉,6月8日,東方光大集團(安徽)實業有限公司通訊級塑料光纖項目在安慶開發區羅沖工業園正式開工建設。這一由中國科學院理化研究所發明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光纖由此實現落地,并邁向商用。
長飛市場部經理韓慶榮告訴記者,長飛自2003年起,就率先在業內開發了用于接入網的抗彎曲光纖(G.652.A2)和小8字自承式光束管、室內外兩用、馬路淺埋開槽和蝶形等系列光接入網用引入光纜及終端光纜系列產品,并率先在武漢建立了全國首個FTTH示范工程。另外科技部也于2009年正式批復依托于長飛建立光纖制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中FTTx及光纖傳感光纖光纜技術是實驗室的重點研究項目。
劉騁向記者表示,在FTTH建設領域,烽火通信一向是整體解決方案的倡導者和推動者。在接入層方面,烽火通信研發的蝶形光纜已經實現商用,并在中國電信2010年蝶形光纜集采中脫穎而出。蝶形光纜采用了抗彎曲性能很好的G.657光纖,且具有結構設計簡單、良好的拓展性等性能,適應了接入網的發展。
海外廠商也關注著中國的FTTH的建設,而且憑借在其他國家的FTTH部署經驗,他們研發的產品更有針對性。康寧公司的一位專家向記者表示,康寧公司在北美,歐洲及澳洲光纖到戶市場取得巨大的成功,特別是預連接即插即用的光纖到戶解決方案。“我們充分地運用產品方面的優勢,包括彎曲半徑只有5mm的抗彎光纖,使得入戶光纜可以象銅線一樣使用,而且后向全部兼容,又如安裝的時候免壓接的接頭,可以在現場快速可靠地端接光纖連接器,有效地解決了運營商的問題,使得安裝更加便捷,成本更低。”
市場與技術雙驅動
FTTH對于接入網的光纖光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需求在進一步擴大,技術革新同步升級。業內專家對此各有看法。韓慶榮向記者表示,“在光纖光纜領域,長飛始終有相應的技術儲備,因而認為市場驅動沒有先于技術的驅動性。”劉騁向記者表示,市場驅動與技術驅動是互動關系,他們一直致力于“FTTH技術、市場雙領先”戰略,著力發展FTTH用光纖光纜,鞏固其在光纖光纜領域內與同行廠商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光纖光纜市場方面,“無論是廣電還是電信,對光纖、光纜、光器件的需求是同樣的。雖然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主題,去年是3G,今年也許是FTTH,但是整體的需求在推動帶寬,帶寬的需求又一直在推動著這個市場往前走。”康寧的專家表示。
韓慶榮表示,2010年中國光纖的需求相對于2009年會下降10%左右,在全球范圍內會保持相對穩定。FTTH的規模部署會改變這種現狀,但取決于具體部署規模。
劉騁也認同2010以后的光纖光纜需求會下降,而且以烽火通信的實際行動指出了光纖光纜廠商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一是堅定看好FTTx光纜;二是堅持國際化發展道路。
在光纖光纜需求方面,CRU(英國商品研究所)報告顯示2009年世界光纖光纜的使用量為17100萬芯公里,中國為7930萬芯公里,應用于FTTx的光纖光纜世界總使用量為4850萬芯公里,中國為1710萬芯公里。從數據上顯示在FTTx上的光纜使用量在總用量不小的一個比例。而且從CRU對于2010年以后的預測中也體現出,盡管國內光纜需求在2009年“爆發”以后,有一個消化“透支”的過程,但FTTx光纜的占比呈增長態勢。
在堅定光纖光纜產業發展信心的同時,也同樣需要認清當前的現狀。新型光纜雖然對于FTTH建設更為有效,但在所有光纜類型中所占的價值比例仍然很低。因此“目前還不能說FTTH的部署改變了光纜需求現狀,只能說有力地推動了光纜產業的發展,”劉騁表示。
始終邁不過去的檻
中國的光纖光纜產業從全球市場看,起步較晚,從開始的“成品家工廠”到現在逐漸掌握了一些自主知識產權,發展坎坷。
康寧的專家說出了對于中國市場的看法,“中國整個通信行業發展的基礎還是很好的,但是這個行業往哪兒發展,是不是有長足性、穩定性,還取決于其他的因素。在時間上做一個區分,從近期到中期這樣一個時間段。市場的需要的是穩定,產業的發展是相對穩定的。中國的通信行業,發展光纖到戶是一個很長遠的發展方向。”
劉騁提到,中國的光纖光纜產業在世界范圍內是比較領先的,但是國內的光纖光纜產業有兩個最大的問題:第一是國際化程度不夠,無論是市場方面還是技術方面,與全球最先進的公司相比差距不小;第二是創新不夠,特別是缺乏原創的產品,雖然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只差2年,但卻始終差2年,一直邁不過去。此外,國內的競爭環境也是光纖光纜產業發展的一個不利因素。
韓慶榮也表示,目前對于光纖產業來說,其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各廠家尤其是小廠都通過低價來應對表面的“同質化”競爭,因而不僅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優質不能優價;同時還很難保證新產品、分析測試技術(尤其是可靠性測試)和應用技術等研究的資金投入,嚴重影響該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